當前位置:首頁-養殖技術
豬的腹感溫度 |
2016-03-30 16:39:25 |
豬場應關注豬的“腹感溫度”對豬的影響 溫度對于豬來說是第一位的環境因子,相當一段時期,養豬者都關注“空氣溫度”對豬的影響。其實,在豬一天中70%以上的時間是以躺臥休息為主。顯然腹感溫度(休息區的溫度)更能反映豬只的真實感受,而非人站立在豬舍內的溫度感受。 眾所周知,溫度對于豬來說是第一位的環境因子,不同類別與不同階段的生豬是否處于適溫環境中,對豬的生產性能發揮正常與否密切相關。 過去的相當一段時期,養豬研究者與實踐者大都關注“空氣溫度”對豬的影響,并常以人眼可平視的舍內溫度表讀數來判斷豬群是否處于適溫區。實事上,在許多狀況下,如哺乳仔豬、保育期仔豬階段;地坪潮濕時及空氣滯流時等,“空氣溫度”不能真實反映該溫度環境是否滿足豬的生理需求。于是,近幾年來,一些學者提出了“有效溫度”(又稱腹感溫度或實感溫度)的概念,這個概念的本質是指豬只在其生活的圈欄內其體膚所實際感受到的溫度。為直觀起見,筆者在此應用“腹感溫度”的提法。 我們知道,仔豬喜伏臥,種豬、中大豬喜側臥。豬只除了采食、飲水、排泄和一定的活動外,一天中70%以上的時間以躺臥休息為主。顯然休息區溫度環境、尤其是地坪溫度環境(配合保持干燥狀態)就成為生豬首要需調控的“溫度環境”,這也就是筆者和許多養豬人關注“腹感溫度”的緣由。許多資料顯示,在地坪潮濕狀態下,冬春季可使豬只的腹感溫度下降9℃以上(和空氣溫度比較,下同);夏季可使腹感溫度上升3℃以上。所以,腹感溫度(主指豬休息區的溫度)更能反映豬只的真實感受,而非人站立在豬舍內的溫度感受。這也可解釋在哺乳仔豬階段,采用紅外燈照射保溫配合地坪保溫措施(如地坪水暖保溫、電熱板保溫、墊草保溫等),要比單純的紅外燈照射保溫效果好。筆者在實踐中觀察到哺乳仔豬采用水暖地坪保溫專利技術(萬熙卿、蘇澤民等于2001年研制成功,于2004年3月獲國家原創發明專利),仔豬出生5天后可不再用紅外燈,其保溫箱內地板的水暖供溫足以滿足仔豬對腹感溫度的需求;該技術更可為斷奶后的仔豬創造舒適的腹感溫度并保證躺臥區干燥與良好空氣質量的福利性生活小環境,是仔豬生產環境研究征程上的一項重大突破,與以用電源供能加熱空氣的保溫方式比較,節約能耗60%以上。 關于不同類別不同階段豬群的腹感適溫區溫度,筆者根據近五年多來的實踐與觀察建議如下:公豬12℃-22℃;妊娠母豬15℃-23℃;哺乳母豬16℃-22℃;出生-3天,33℃-34℃;4-7天;31℃-32℃;8-15天,30℃-31℃;16-21天(斷奶),29℃-30℃;斷奶當日-斷奶后5天,29℃-31℃;斷奶后5天-15Kg,26℃-28℃;16-25Kg,23℃-25℃;26-45 Kg,18℃-24℃;46-100 Kg(出欄),15-22℃。在欄面干燥的環境下, 腹感溫度的測定推薦在豬臥下后超過其腹中部上方約5cm處測得。 由上述數字可見,仔豬,尤其是初生仔豬和剛斷奶仔豬需要較高的腹感溫度,而過高的腹感溫度(如夏季)將會對種豬、中大豬產生不利影響。筆者在南方一些規模化豬場的產仔房、保育舍進行水暖保溫實施技術指導時,曾遇到部分業主想嘗試在限位妊娠欄、產床母豬限位區及中大豬舍也實施地坪水暖保溫,筆者解釋,這些豬群環境管理重要的是保持地坪(床面)干燥、防滑、起臥自如、空氣流動良好、防熱應激等,從目前掌握的訊息來看,至少在南方地區采用額外的地坪加溫措施似無必要,在北方寒冷季節可否采用地坪水暖保溫則值得探討。 溫度是養豬人第一位要考慮的環境因子,牢牢建立“腹感溫度”(或稱有效溫度/實感溫度)的概念與觀念有助于生產者采取更科學更有效的手段來實施保溫措施,養豬人如果以創造舒適腹感溫度環境列為首要并同時兼顧將地坪干燥、空氣質量、欄圈衛生等環境調控到位,加之供給營養均衡的飼料、采取科學的場內外安全防范策略、實施程序合理且體現生豬福利的操作管理等,那么,養豬必將變成一個高效且快樂的事業。 |
上一篇:豬的腹感溫度
下一篇:天宇養豬培訓--豬E網小魚主講如何去勢 |